受訪者:何家軒(13歲) 媽媽
接受言語治療年份:2017-2019
時間過得真快,轉眼間庭恩兒童中心已經成立二十週年!能夠在紀念冊上分享我和家軒的故事,我感到非常榮幸。回想起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,真是百感交集。
記得初次接觸庭恩,是七年前的事。家軒從小就容易分心,每學一樣東西都需要很長時間,連簡單的數字和文字都認不得。雖然我不是專家,但一直感覺他與其他孩子有所不同。無助的我曾多次向學校的老師、社工,甚至校長求助,但都被拒絕,他們甚至說是我多疑,不願為家軒轉介評估。
經歷了許多波折,家軒終於在快要六歲時接受了正式評估。期間,他總是坐不定,注意力極不集中。即使評估師要求他完成疊積木這樣簡單的任務,他也因為分心而爬到桌上搗亂,無法完成。那一刻,我明白他真的需要幫助,但眼看他快要錯過六歲的「黃金治療期」,連政府的學前服務也因年齡限制無法申請,我感到非常焦急和無助。一方面我埋怨家軒老師拖累,另一方面也責怪自己生了這麼「特別」的孩子,心中充滿自卑。
半夜起來以為兒子不見了
當時我們剛從大陸來港不久,經濟非常困難。我每天需要做兩份工,上完正職後,晚上還要做倒垃圾的兼職,非常勞累。我們住在唐樓三樓的劏房,樓下沒有大閘,這讓我缺乏安全感,晚上常常害怕得無法入睡,得不到好的休息。此外,我因甲亢手術的後遺症,患上焦慮和抑鬱症,情緒非常低落,晚上甚至會夢遊。有一次,我半夜起來發現兒子不見了,擔心得報警求助,清醒後才發現家軒一直睡在我旁邊,只是我夢遊失去意識,造成了這麼大的誤會。我的情緒快要到達臨界點,但我不知道可以向誰求助。那段日子,我覺得自己像在黑暗中摸索,看不到一絲希望。
在絕望之中,我的呼救聲終於被聽到了!黃生和黃太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遇到的一根救命木棍,在我求助無門時,主動伸出援手。他們無私地在教育、家庭、精神和經濟等方面幫助我們,甚至比我的父母和親人還要關心和用心。庭恩就像一道曙光,照亮了我們的生活。
首先,中心為家軒安排了專業的言語治療,評估後確診他患有過度活躍症、專注力不足和語言發展遲緩。治療師蘇姑娘很有耐心地通過講故事、玩遊戲等方式,幫助家軒提升語言能力和專注力。中心亦為家軒安排讀寫訓練班,導師何Sir很有耐性教他學寫字和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,看著家軒一點一滴的進步,心裡充滿欣慰和感動。在困境中,中心提供了免費的精神科醫生支援服務,拯救了我。當時我的情緒快要崩潰,社工陳姑娘立即安排我見私家精神科醫生林醫生,給我合適的藥物放鬆,並轉介到政府跟進。最後才發現我一直被嚴重的睡眠窒息症困擾,對症下藥後,我的精神狀態大大改善,夢遊症狀也消失了。
每年的聖誕聯歡會成為我和家軒開心一週的話題
此外,中心舉辦了許多家長講座和工作坊,教導我們如何與孩子相處,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壓力,還有多種家庭活動、節日時義工來探訪,讓我們倍感溫暖。每年的聖誕聯歡會,都會成為我和家軒開心一週的話題;步行籌款嘉年華會讓我們見識到在香港社會的愛心,不同背景和階層的人願意扶助弱小社群。「庭恩」不僅解救了我們的困境,更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與力量。
在陪伴家軒接受治療的過程中,我自己也經歷了一次蛻變。我開始學習正向思維,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挑戰。親愛的家長們,請不要覺得孩子是負擔,雖然他們的發展可能比較慢,但每一個都是天父賜予我們的禮物!家長的努力是不會白費的。只要我們堅持、有耐心、每天陪伴,以身作則地教導孩子,他們總有一天會有所成就。
過程中可能會感到孤單。以我為例,我的丈夫從不配合,回家後只顧打遊戲,不管教子女,也不做家務。我曾想過放棄,但我學會了不要因為伴侶的不合作而錯失教育孩子的良機。因此,我以身作則,戒掉了亂用手機的習慣,陪孩子多看書,不縱容他們,從小教導他們基本的自理能力,例如洗衣、收碗和掃地,讓他們建立責任感和自信心,受益終生。最重要是多欣賞孩子的長處,當時家軒中文認字比較差,可是我不會常常指責,而是多欣賞他做得好的地方,增加他的自信心。孩子會慢慢被這種正向態度所感染。
特別令我感動的是,黃太安排了我的大兒子在中心擔任補習導師,讓他賺取零用錢。大兒子不僅教導中心的小朋友溫習功課,還跟他們分享做人道理,成為了別人的良師益友。回想多年前黃太還給予大兒子機會,於暑假和課餘時間在中心的社企餐廳兼職廚師助理達2年多,期間他觀察到黃生非常和靄友善,無論發生多大的事情,都以從容的心情面對,黃太亦在工作過程中教導他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,大兒子表示將來也想以黃生黃太為榜樣,成為社會上的一點光!
兩個兒子學業優秀,心感無比欣慰
現在家軒已經十三歲了。他從小二時全班倒數十名、滿江紅,到最後全科合格,並獲得學校的「飛躍進步獎」,現在更成功考入Band 1 中學!而大兒子在DSE考獲多科5**的優異成績,並順利從科技大學取得學士學位。看到兩位兒子在庭恩兒童中心這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得到扶持,共同成長,我感到無比欣慰。「庭恩」就像一雙溫暖的手,將我們一家從絕望的深淵中拉了回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