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的積蓄 —— 輝揚美麗的蛻變

受訪者:鄧輝揚 (14歲)媽媽

接受言語治療年份:2013 – 2016


2013年,輝揚,我那還不到三歲的寶貝,懵懵懂懂地踏入了庭恩中心。十年,恍如昨日,卻又漫長得像過了一生。十年,是苦澀中帶著甜蜜的滋味,是跌跌撞撞卻始終堅定的步伐。


還記得輝揚一歲半時,帶他去母嬰健康院打針,護士似乎察覺到他的異樣,建議我去做評估。那時的我,還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,天真地以為孩子長大就會好。




這一拖,就拖到了他兩歲九個月。孩子行為上的問題日益明顯,我才如夢初醒,帶著他去做評估。診斷書冰冷的字眼,如同重拳般擊中了我,讓我難以呼吸。自閉症,言語遲緩,智商中下,嚴重固執……
是我的延誤,才導致這樣的結果嗎?內疚、自責、恐懼,像無數根針,狠狠地扎在我的心上。評估中心建議我帶孩子去治療,可高昂的費用,對於當時僅依靠綜援過活的我們來說,無異於天文數字。800元一次治療,我們如何負擔得起?
朋友的一句介紹,成了我彷徨無助時唯一的希望。兩個月的焦急等待後,庭恩兒童中心的電話如同天籟,我們終於等到了治療的機會。初次踏入課室,輝揚就被陌生的環境嚇哭了,整整40分鐘的課,他哭了30分鐘,背對著治療師,拒絕任何互動。治療師馮姑娘拿出蘋果、香蕉等模型,他只是茫然地推開,眼神空洞,沒有絲毫認知的光亮。

第二堂課,馮姑娘用一種奇特的、模仿洗衣機滾動的聲音吸引輝揚的注意。我那時並不懂那是什麼治療方法,只記得輝揚似乎有了一點點反應,願意伸手觸碰那些玩具了。然而,幾堂課下來,我並沒有看到明顯的進步,迷茫和懷疑再次湧上心頭:這樣真的有用嗎?不用吃藥,只是玩玩具,真的能治好我的孩子嗎?就在我快要放棄的時候,一位慈祥的媽媽,黃太,看出了我的沮喪,她走到我身邊,關切地說:「媽媽,我知道你面臨很大的疑惑和苦惱,但給點耐心吧,教導孩子就如同存錢罐,你每天存一點、每天存一點,當你存滿了整罐,你就會看到果效了。」黃太的話,如同一束光,照亮了我灰暗的心房,我似乎明白了。是啊,我選擇了「庭恩」,就要相信他們,相信專業的力量,更要相信我的孩子!


我積極配合治療,開始參加中心的心理輔導小組,學習調整心態,釋放壓力,也掌握了更多陪伴輝揚的方法。我試著接納他,包容他,更在書海中重新認識“自閉症”。漸漸地,庭恩中心不再是輝揚抗拒的地方。他不再躲在角落,也不再需要麥當勞的誘惑,而是會開心地拉著我的手,一遍遍地說:「我哋去中心啦!我哋去中心啦!」雖然每堂課的進步都微乎其微,但我不再迷茫、不再絕望。我聽從治療師的建議,陪著輝揚完成每一個訓練,每一個動作。我也從一個嚴厲、焦躁的母親,變得溫柔和有耐心。除了言語治療,我們還積極參加中心的各種活動。合唱團的表演,鍛煉了他的膽量和自信;口風琴班的學習,改善了他的口部肌肉,就連原本流口水的毛病也消失了。




最讓我欣喜的是社交小組活動。住在劏房的我們,社交圈子狹窄,而中心的活動,為輝揚打開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門。他學會了社交禮儀,學會了用自己的方式溝通和表達。雖然一開始,他還不能用語言表達需求,但他會用動作和眼神去示意,而不是像從前那樣,直接搶奪。他開始與人眼神接觸,與人互動,變得有禮貌、守規矩。更讓我驚喜的是,輝揚的語言能力突飛猛進,六歲的他,表達能力已經追趕上同齡的孩子,就連曾經嚴重的固執問題,也得到了明顯改善。三年的治療、訓練和參與中心活動,輝揚的改變讓我欣喜若狂。感謝庭恩兒童中心,是你們,讓我的孩子重獲新生!


輝揚在「庭恩」的幫助下,一天天長大,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。雖然他已經不再需要回中心接受治療,但中心依然把我們視如己出,持續關心和愛護著我們,讓我們感受到家的溫暖。特別是在疫情期間,中心給予了我們莫大的支持。各種生活物資、現金券、租金津貼,這些恩情的幫助,撫平了我心中的焦慮和不安,讓我明白到自己從不是孤軍奮戰,「庭恩」永遠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!

現在輝揚已經14歲了,就讀於沙田Band 1 中學,他不僅品學兼優,更難得的是擁有一顆善良、感恩的心。我為他感到自豪及開始對他有一些期望,甚至希望他能成為一個「成功人士」。然而,他的一句話,卻讓我感動不已。他說:「媽媽,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,服務社會,不就可以了嗎?」那一刻,我心中充滿了感恩。我的孩子,不僅僅是學會了與我交流,更懂得引導我,教導我。這一路走來,除了我自己的陪伴和付出,更離不開中心的幫助和治療師的專業指導。是他們,為輝揚規劃了清晰的人生道路,引導他一步步跳得更高、走得更遠;是他們,擴展了輝揚的視野,端正了他的思想,讓他成長為一個如此優秀的人!



如今,我終於明白當初黃太的那句話了。孩子就像「存錢罐」,我們每天存入一點愛、一點時間、一點接納、一點包容……終有一天,這份愛的積蓄會滿溢而出,化作孩子成長和進步的奇蹟!相信正在這條路上努力的你,也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,收穫這份獨屬於你的美麗蛻變!